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四肢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如何使一个骨折患者尽快成为健康人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索,现介绍如下。
1 四肢骨折康复护理的含义
康复护理,主要指为维护病残者身体和精神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其他有益活动,为病残者创造条件,将功能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过程中,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程度;为避免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等。对四肢骨折患者,复位固定后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骨折愈合和修复;又要求肢体关节进行适当的活动,动静结合进行功能锻炼,才能达到促进骨折康复的目的。
2 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根据动静结合的康复要求,合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相当重要。为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粘连等后遗症,应尽早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一般从骨折整复、固定及牵引后即开始锻炼,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骨折早期,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为目的,以患肢筋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在不影响局部固定的前提下,可以活动骨折部的邻近关节。如上肢骨折,嘱患者练习握拳和伸指动作,防止肱二头肌粘连。腕关节骨折可作轻度背伸掌屈动作,但不要旋转,并可适当活动肩、肘关节。下肢骨折以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为主,使血液回流,肿胀消退。中期指导病人做自动性关节伸屈活动,锻炼筋肉的舒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后期康复时,应加强活动强度,锻炼肢体的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励干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下肢先扶双拐行走,后改为扶单拐,继而弃拐行走。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做到由轻至重,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掌握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
3 饮食调护促进骨折康复
骨伤病人由于创伤或手术,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疗程一般较长,伤后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因此临床上根据骨伤的不同时期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以促进骨折的早日康复。早期宜进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物,如牛奶、蔬菜、水果、米粥、萝卜等;忌食生冷、油腻及腥发食物,如鱼、虾等。中期是骨痂形成期,宜给具有调和营血,接骨续筋作用的食物,同时补充大量维生素及钙质,如大枣、瘦肉、猪血、排骨汤等。后期久病必虚,虚则补之,宜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可给予动物肝脏,桂圆,黑、白木耳等补阴之品。
4 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躯体病可导致情绪障碍,而情绪的不良刺激又可加重疾病,特别是对四肢骨折病人来说,除个别情况外患者的身体伤前是健康的,大多因突然的事故造成疾病,客观情况的改变,使患者心理一时难以承受,因而易产生焦虑、担忧和轻生的念头,甚至拒绝治疗,影响康复。因此护士应从患者的心理康复着手,以良好的言谈、举止、情感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消极不快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
5 出院前的康复指导
骨折的康复过程一般较长,且大多在院外进行的,因而出院前的康复指导非常重要。首先要指导病人出院后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注意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快,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其次要求病人要定期复查。 |